结束了高达00系列的介绍,今天开始开一个新坑,开始介绍高达UC宇宙的事物。UC宇宙从1979年开始动画上映至今,各种动画,漫画,游戏作品已经让它的机体设定,世界观非常的详实。机体的介绍准备放在后面,先介绍一下双方的舰艇和MA,然后再介绍MS。


提起UC宇宙,不得不提的一个名词是“米诺夫斯基粒子”。“米诺夫斯基粒子”具有接近零的静止质量 ,尽管它像其他任何粒子一样,其质量增加反映其动能, 并且可以携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在开放空间或空气中散射时,带电的米诺夫斯基粒子之间的排斥力使它们自发地排列成称为I力场的规则立方晶格结构。 I力场晶格将缓慢扩展并散射到空间中,而且在密集干扰之后,该区域需要大约一个月才能再次恢复正常的电磁通信。

米诺夫斯基效应的发现使得传统军事装备的无作用化,瞄准辅助系统基本失效,大批量军事武器回归肉眼侦查,通讯设备的无法使用在战争中也是极其致命的。地球联邦军为了在遍布“米诺夫斯基粒子”的陆地战场上指挥军队作战,根据需要开发了大托盘级和重叉级陆上战舰。
大托盘级
吉翁公国通过“地球降下作战”打了联邦一个措手不及。在地球联邦军稳住战场之后,开始根据战场需求,开发建造了大托盘级陆地战舰。

从外形来看大托盘级是在一个带有气垫增生装置的底盘上安装了舰桥和火炮。大托盘级强大的气垫系统给它带来惊人的机动性,但受制于其体积和重量,在平坦的陆地上机动性有限,但是其气垫增升装置能让它在水上航行。


大托盘级的舰桥设置在舰体的中前部最高处,视野开阔,便于观察情况和指挥作战。在舰桥后部有一块小型停机坪,用以起降蜻蜓式小型飞机,进行侦查和火炮校射。


大托盘级的武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三联装大口径舰炮,共有三座,安装在舰体两侧和舰体后部。另一种是固定在庞盘级前部,位于舰桥下方的双联火炮。这种火炮,前期安装的是发射实体弹药的火炮,后期是光束粒子炮。另外还在舰体四周安装了双联装的防空炮。

大托盘级并没有设计MS格纳库。使用MS护卫大托盘级进入战场时,MS通常站在舰桥上充当临时炮塔和观察哨。

战舰数据:
尺寸全高:85米;
全长:215米;
全宽:134米
固定武装:主炮×2;三联装主炮×3
大托盘级服役以来先后参加了敖德萨战役和东南亚地区战役。在敖德萨的作战中,大量的庞盘级陆上战舰被用来轰击吉翁部队。而在东南亚地区战役中,大托盘级则起到了移动指挥中心的作用,指挥MS部队进攻吉翁矿山基地。



重叉级陆上战舰
为了弥补大托盘级火力不足的问题,地球联邦军设计建造了重叉级陆上战舰。


重叉级的舰体由三个气垫増升装置构成。舰桥在舰尾,而火炮设计在舰体前部。这样同向开火时三座炮塔可以同时开火,而大托盘级同向只能有两座炮塔。另外重叉级布置了更多的防空火炮。

重叉级和大托盘级一起参加了敖德萨战役,数次对吉翁部队和基地进行炮击。地球联邦军的陆上战舰第四打击部队有数艘大托盘级和重叉级参加了战斗,为MS和战车部队的进攻提供火力支援。


舰艇数据
全长:219米
高:66米,
宽107米,
固定武装:三联装主炮X3,三联装副炮X6,双联装近防炮X12。

大托盘级和重叉级陆上战舰是一种在高“米诺夫斯基粒子”环境中作战的特化战舰。凭借其情报搜集系统和火炮支援其他部队进行作战。一年战争结束后,在后续的战争中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信息来源:杨威利870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52toytime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本文网址:https://www.52toytime.com/6196.html